未來恐改變中國 28 奈米製程生態

【发布时间:2017-05-23】

廈門聯芯順利導入 28 奈米製程,未來恐改變中國 28 奈米製程生態

作者  | 發布日期 2017 年 05 月 22 日 17:20 分類 國際貿易 , 晶片 , 財經follow us in feedly

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,由廈門市政府、聯電以及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三方合資的 12 吋晶圓代工廠──廈門聯芯半導體,近日在聯電的技術支援之下,順利導入 28 奈米製程,並且積極準備量產。而在此之前,純中國本土發展的 12 吋晶圓代工廠只有中芯國際開始導入 28 奈米製程。如今在聯芯半導體也順利導入 28 奈米製程之後,恐將對中芯國際市場發展造成影響。


隨著 2017 年第 1 季聯電正式量產旗下最新的 14 奈米製程之後,依照投審會規定,聯電可以向子公司聯芯半導體輸出次世代的製程技術,聯電即開始協助聯芯導入 28 奈米製程技術。如今,聯電與聯芯宣布順利導入 28 奈米製程,並且積極準備量產。據了解,聯芯目前在聯電的協助下,28 奈米製成初期投產的良率高達 94%,顯示了聯電在 28 奈米製程技術上的穩定性。目前,聯芯預計月產能將達到 6,000 片的規模,2017 年年底前月產能將拉高到可達 1.6 萬片。

在聯芯半導體正式進入 28 奈米投產階段後,中國的 28 奈米製程版圖將有所變化。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研究資料顯示,在聯芯投產 28 奈米製程之前,純中國本土純晶圓代工廠商中,只有中芯國際開始量產 28 奈米製程。但是根據中芯國際公布的 2016 年營收財報分析,其 28 奈米製程的產能僅佔當年度總營收的 1.6%,其比率在全球市場上佔比不到 1%,相較台積電的 66.7%、格羅方德的 16.1%,或是聯電的 8.4% 來說都還有很大差距。

因此,在聯芯 28 奈米製程的量產之後,其可能對中芯國際的 28 奈米的布局產生影響。因為,中芯國際的 28 奈米製程雖然已經量產。但從產品規格來看,中芯國際比較多偏向中低階的 28 奈米 Ploy/SiON 製程技術,相對於聯芯接受聯電的高階的 28 奈米 HKMG 製程技術來說,不但時間領先兩年以上,而且技術水準也相對更全面穩定。因此,未來聯芯在發揮最大 28 奈米製程的產能下,目前中芯國際的市場會不會有所變化,值得後續加以觀察。

(首圖來源 : shutterstock) 

Copyright © 2017 重庆市灵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